技术信息-威海亿铭达化工有限公司
中文English

Tel: (86)-631-5160185

Fax: (86)-631-5160110

栏目导航

首页 > 技术信息
PVC内外润滑是否平衡如何判断与调整
作者:none     17-3-8 9:31    浏览次数:221

 一、PVC为什么要加润滑剂原由?
在加工聚乙烯(PE)时一般可以不添加任何润滑剂就可以连续地生产出合格产品,但是在加工硬质聚氯乙烯(PVC一U)时,必须添加适量的内、外润滑剂,这是因为PVC的结构单元中有强电负性氯原子,使与之相连接的碳原子显正电性,容易形成碳锚,使PVC一U存在两大问题:
①在热、光、氧及强剪切力作用下,比PE更容易分解出HCI,并形成双键;
②PVC树脂分子间作用力较PE大,从而造成了PVC玻璃化温度及熔融温度较高,塑化以后熔体猫度也较PE大很多,并使pVC一U熔体粘壁现象严重。
豁度大,则需要更高的剪切力输送和均化树脂熔体,因而其摩擦热也较PE大很多,这进一步造成局部过热而热分解。所以在Pvc一u加工时,必须加人内润滑剂减弱PVC分子间的作用力,使之较容易塑化,并减少内摩擦热的生成;添加外润滑剂减少其粘壁作用,防止局部过热而热分解。这就是加工Pvc一u时,必须加人适量内、外润滑剂的原因。
二、润滑剂的表现
润滑剂根据其具体作用一般分为内润滑剂、外润滑剂和内外润滑剂。具体表现如下:内润滑少,外润滑多的表现
外润滑剂主要是减少聚合物熔体与螺杆、料筒和模体之间的黏结强度,降低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塑化所需要时间较长,熔融物料流动性差,塑化扭矩较大,制品力学性能下降,变脆,还可能出现析出现象,严重时用手试有油样的感觉。
内润滑多,外润滑少的表现
内润滑剂是降低聚合物分子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聚合物的加工流动性和均匀性。区分内、外润滑剂的关键是润滑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外润滑剂相容性小。塑化时间较短,有较重的粘附现象,制品表面光泽度差,有可能热稳定性变差。
结论:
外滑过多,挤出速度虽然快,但物料易生,塑化不好;
外滑用量不足,则有粘附现象,塑化时间短;
内滑过量,挤出量大,物料塑化不好,力学性能下降,有可能有析出现象。
内滑剂用量不足,则塑化扭矩较大, 塑化时间较长。
润滑平衡可通过流变的塑化时间来判断
润滑平衡体系在扭矩流变曲线上的塑化时间对应于挤出机2/3左右的位置闭,也就是对应挤出机塑化段将结束、均化段将开始的位置。如果不是润滑平衡体系,其塑化时间对应于挤出机的位置将有所改变。塑化时间对应挤出机的位置小于2/3时,则过度塑化,对于PVC一u而言有可能热分解,物料发黄;塑化时间对应挤出机的位置大于2/3 时,则塑化度不够,制品较糙、发脆。
由上述分析可得出结论:可以用扭矩流变曲线上的塑化时间作为定量判断润滑体系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标准。如何判断内、外润滑平衡
(1) 内 、外 润滑均不足。特点是熔体私度较大,塑化扭矩较大,熔体粘壁现象严重,内表面不光滑;表现在转子上熔融实验料不好清理。严重的有可能提前热分解,制品力学性能较低。如果内、外润滑平衡,其熔融试验料一碰就下来,转子表面基本不粘熔体料。
(2) 内 、外 润滑剂均过量。塑化扭矩较小,有析出现象,虽然试样光滑度很好,但力学性能较低,易脆,严重时用手擦拭试样有油样感觉。
(3) 内 润 滑剂较少、外润滑剂较多。塑化时间明显地延长,由于内润滑剂较少,树脂内摩擦力较大,也容易造成热分解。塑化扭矩有所增大,有时用手感觉试样表面有涂油的感觉,试样变脆。
(4) 内 润 滑剂较多,外润滑剂较少。塑化时间明显地缩短,使树脂提前塑化,造成高豁度熔体受到剪切力作用的时间过长,同时有较严重的薪附现象,转子不好清理,也造成了热稳定时间缩短,制品或试样有分解黄线。
总之 ,外 润滑剂用量不足则有赫附现象,塑化时间短,试样表面不光滑;外润滑剂过量则塑化时间明显延长,力学性能下降,变脆,可能有析出现象,严重时手拭有油样感觉。内润滑剂用量不足则塑化扭矩较大、塑化时间较长;内润滑剂过量则塑化时间较短、塑化扭矩较小,但热稳定时间也变短,有热分解现象,试样内壁不光滑。
研究 与 实 践均表明,并不是 100%塑化的制品质量最好、力学性能最高。另外,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不同制品对塑化程度均有不同要求。不完全塑化,不仅质量好,产量高,能耗低,还可以降低热稳定剂用量,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在充分考虑热稳定剂及其他助剂等因素对润滑作用影响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内、外润滑剂的品种与数量,可以调控塑化速率,增加树脂的流动性,改善树脂的豁附性。由于PVC配方是塑料配方中最复杂、所使用小料种类最多的一种,对于调整内外润滑平衡,大家要多摸索多思考,才能掌握调整润滑。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776号